学校新闻

一 School

中伏时节 | 暑气正浓 “伏”气满满

中伏时节 | 暑气正浓 “伏”气满满

广东南粤技工学校 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 2025年07月30日 17:05 广东
图片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



横屏.jpg

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在伏天”,

当蝉鸣声响到最盛,

中伏就带着一身热气登场了。

作为三伏天里最长的一段,

它就像夏天的“加时赛”

——高温、高湿双重“围攻”,

走在路上像进了蒸笼,

连风都带着热浪。

关于中伏

中伏是三伏天里的第二幕,也是全年最热的时段。根据传统历法“夏至三庚”规则,今年中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(7月30日)开始,持续至8月8日,共10天。

闰月加秋包伏,今夏高温不寻常,作为三伏天的“主舞台”,中伏素有“毒暑之王”的称号。今年中伏更为特殊——不仅是十年来最短的三伏天,还恰逢闰六月,形成“双中伏”叠加的酷热格局!

为什么中伏会很热,因为此时太阳辐射强烈,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超散发的热量,加上空气湿度大,人体感觉如同置身蒸笼。古人形象地称其为“上蒸下煮”的时节。

身体最怕的5个“伏”击
1

热射病

体温>40℃、无汗、意识模糊,死亡率高达50%

2

低钠血症

狂喝白水不补盐,抽搐昏迷。

3
空调肺:

26℃以下直吹一夜,次日“水泥封鼻”。

4
情绪中暑:

日均投诉量↑35%,路怒、网怒、家怒三连。

5
心脑事件:

凌晨4—6点血液最黏稠,心梗高发段。

中伏的习俗

中伏是一年中最潮湿焖热的时候,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潮湿气过重,养生既要懂得防暑降温,还要着重祛湿,因此,中伏有晒伏姜、喝伏茶、烧伏香、吃伏羊等习俗。

01

吃伏面

中伏也叫二伏,北方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的饮食习俗。二伏天气炎热,身体能量流失较快,面食富含糖类、B族维生素、多种矿物质等,中伏吃面是一种习俗,也是补充营养、多福好寓意,吃伏面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能量。

02

吃伏姜

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,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,装入器皿后盖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,等到充分融合后即可食用。伏姜可以使人身体发热,促进血液加速循环,带走身体里多余的热,同时也能起到消除肌寒和病菌的作用。

03

喝伏茶

“头伏馄饨二伏茶”旧时民间一直有以热茶解暑的传统,现代科学也证明喝热茶、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。伏茶相传始于南宋,盛于清朝,酷暑之下,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。伏茶的两大作用为清暑热,化暑湿。火旺湿盛、咽喉肿痛、大便淤结、舌红苔黄腻的人,可经常饮用伏茶。

04

吃伏羊

吃伏羊的习俗最早在汉代就已经盛行了,选择在一年中最热的“三伏天”吃羊肉,因气温高,羊肉煮出来热,吃得大汗淋漓,人们认为这样有“以热治热、发汗排毒”的功效,因此,我国山东、苏北、皖北、西北等地区都有三伏天吃“伏羊”的习惯,,通过三伏天吃伏羊进行“冬病夏治”的习俗。吃“伏羊”属于“三伏补”的一种,如果人们体内堆积有寒气,据说在三伏天吃羊肉就能驱除寒气,强壮身体。

中伏养生
1

避暑降温是关键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曝晒。室内保持通风,可使用空调、风扇等设备调节室温。外出时,请务必携带遮阳伞、帽子和防晒霜,以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。

2

饮食清淡助养生。中伏期间,食欲减退,应以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为主。多吃新鲜蔬果,如西瓜、黄瓜、苦瓜等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清热解毒。适量食用绿豆汤、荷叶粥等解暑饮品,有助于降温去火。

3

保持良好作息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睡眠。中午可适当午休,以缓解疲劳。避免熬夜,以免影响身体健康。

4

适度锻炼可以增强体质。选择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锻炼,如早晨或傍晚等。进行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有氧运动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

5

传承习俗享清凉。中伏期间,不妨尝试一些传统习俗,如贴伏贴、饮伏茶、吃伏面等。这些习俗不仅有助于消暑降温,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中伏不是敌人,

而是提醒我们敬畏自然、

关照身体的闹钟。

当成一次高温马拉松,

配速合理、补给科学、

终点是凉爽的秋风。 


运营中心 / 学校新媒体中心

图片来源 / 网络、陈怡瑜

编辑排版 / 陈怡瑜

审核 / 王晓春


投稿邮箱:3340826467@qq.com
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

©版权归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所有

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获取授权


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


“在看”我吗?


< a href=" ">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