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快讯

一 School

【二十四节气】处暑:暑气渐消,秋日登场

【二十四节气】处暑:暑气渐消,秋日登场

广东南粤技工学校 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 2025年08月23日 16:08 广东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






处暑.jpg

当“三伏天”的余温逐渐散去,

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,

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

第十四个节气——处暑。

“处”即“止”,

意味着暑热正式终止,

大自然开始切换到“秋模式”。

这一节气不仅是季节的转折点,

更藏着古人观察自然、

顺应时序的生活智慧。





处暑:不止是“告别夏天”








从天文角度看,处暑的到来以“太阳到达黄经 150°”为标志。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,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,昼夜温差明显拉大(部分地区可达10-15℃),白天的炎热褪去,夜晚多了几分凉意。从气候特征看,处暑有三大典型变化:暑气消退但余温在:正午仍可能有“秋老虎”短暂反扑,但早晚凉爽已成常态;降水减少显干燥:夏季的多雨模式结束,空气湿度下降,“秋燥”开始显现;风向转变带秋意:南方多刮偏北风,北方则常有冷空气南下,送来干爽秋风。







处暑三候:看自然如何“换妆”








古人通过长期观察,将处暑分为三候,每候5天,精准描绘出节气里的物候变化:





一候鹰乃祭鸟

天气转凉,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猎物陈列如“祭祀”,这是它们为越冬储备能量的信号。





二候天地始肃

天地间的草木不再疯狂生长,叶片逐渐泛黄,万物开始收敛生机,为 “秋收”做准备。





三候禾乃登

“登” 即 “成熟收获”,此时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陆续成熟,田间迎来忙碌的收割景象,标志着秋季丰收的序幕正式拉开。







处暑习俗:藏在时序里的生活仪式








古人会通过特定习俗迎接处暑,这些传统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流传:

吃鸭子补秋膘:

处暑后人体需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,鸭子性凉味甘,适合此时食用,民间有“处暑吃鸭,无病各家”的说法,常见做法有白切鸭、老鸭汤。

放河灯送“暑气”:

在浙江、福建等地,人们会将写有心愿的河灯放入水中,寓意送走暑热烦恼,祈求平安。

开渔节盼丰收:

对于沿海地区,处暑意味着伏季休渔期结束,渔民们会举办开渔仪式,扬帆出海,期盼鱼虾满仓。







处暑养生:跟着节气调作息








处暑是“夏去秋来”的过渡阶段,养生需紧扣“收敛、润燥”两大核心:

饮食

润养为主,少辛多酸:多吃银耳、梨、葡萄等润燥食材,避免辣椒、生姜等辛辣食物;适当吃山楂、柠檬等酸味食物,帮助收敛肺气。

作息

早睡早起,顺应阳气:建议22:30前入睡,比夏季提前30分钟,帮助肝脏修复;早晨6:30-7:00起床,适当晒太阳(避开9点后强光),预防秋季抑郁。

防护


注意温差,护好关键部位:昼夜温差大,需及时添衣,尤其注意腹部、咽喉和膝关节保暖,避免受凉腹泻或引发关节炎。



处暑不是

秋天的终点,

而是

秋日序曲的开始。

它提醒我们:

在暑热与秋凉

的交替中,

学会顺应自然、

调整节奏,

才能在季节流转里,

找到属于自己的

舒适与平衡。



运营管理 / 学校新媒体中心

图片来源 / 网络

编辑排版 / 陈怡瑜

审核 / 王晓春


广东南粤技工学校唯一官方公众号

更多校园趣事

欢迎您积极投稿(一经采纳有神秘奖品哦)

投稿邮箱:3340826467@qq.com

图文由©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 编辑整理

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

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


“在看”我吗?


< a href=" ">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