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烈士纪念日 | 缅怀英烈·致敬英雄
中国烈士纪念日 | 缅怀英烈·致敬英雄
2025年9月30日
迎来了第12个中国烈士纪念日
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
一个缅怀与追思的日子
更是一个承载着民族记忆
彰显家国情怀的日子
它将历史的重量刻进每一寸山河
2014年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,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。这一日期紧邻国庆前夕,寓意深刻:先烈的牺牲铺就了今日的和平,国家的繁荣建立在无数英魂的脊梁之上。2018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》正式实施,以法律形式捍卫烈士尊严,禁止任何歪曲、丑化、亵渎英雄的行为。
从2014年起,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烈士纪念日活动,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。2020年,国家以最高礼遇迎回抗美援朝烈士遗骸;2022年,为新冠疫情中牺牲的医护人员举行全国性哀悼等等,这些行动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:“对一切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,不管时代怎样变化,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。”
二、英雄群像: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
烈士纪念日纪念的,不仅是历史课本中的名字,更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集体缩影。
1935年,21岁的赵一曼在日军酷刑下宁死不屈,留下一封写给儿子的绝笔信:“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,实在是遗憾的事情……希望你,宁儿啊!赶快成人,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!”1947年,15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高呼“怕死不当共产党”,被毛泽东誉为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。
2019年,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,27名消防员为扑灭山火献出生命,其中5人年龄不足25岁;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,超400名医护人员倒在岗位上,他们的防护服上写着“不计报酬,无论生死”。
据统计,仅革命战争年代,就有2000万烈士为民族独立牺牲,其中留存姓名的仅196万。他们中有人是潜伏敌营的地下党员,有人是修筑滇缅公路的民工,有人是运送情报的童子军等等,他们的故事湮没在历史尘埃中,却共同铸就了民族的集体记忆。
三、纪念日的现实意义:从铭记到传承
烈士纪念日不是沉溺于悲情的仪式,而是激活民族基因的契机。
法律护航:让英雄不再“流血又流泪”
《英雄烈士保护法》实施后,网络“精日”言论、恶意丑化邱少云等行为受到严惩。2024年,某网红因在直播中调侃董存瑞被判刑,彰显了法律对红色底线的守护。
教育浸润:让英雄精神融入血脉
近年来,全国各院校普遍开展“红色课堂”,通过VR技术还原长征场景,组织学生为烈士墓碑描红。在云南腾冲,国殇墓园的“小讲解员”项目已培养数百名青少年志愿者,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远征军故事。
时代呼应:英雄精神的新解
在脱贫攻坚战场,黄文秀放弃大城市机会,扎根广西百色,30岁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;在航天领域,邓清明25年备战终圆飞天梦,诠释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。这些新时代的“英雄”,正以不同方式续写着精神传承。
四、今日行动:以平凡致敬不凡
烈士纪念日当天,全国将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。而对我们普通人而言,致敬英雄可以更具体:
重读一封家书:在赵一曼、左权等烈士的书信中,感受信仰的温度。
拒绝历史虚无主义:遇到歪曲英雄的言论时,勇敢亮出法律与事实的武器。
立足岗位做好事:英雄精神的核心是“奉献”,无论多么普通平凡的人,都能在平凡中践行不平凡。
今年的烈士纪念日,恰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。当我们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历史交汇点回望,更应读懂今天的深意,它提醒我们,今日的岁月静好,是昨日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;它更鞭策我们,未来的山河无恙,需今日你我接力守护。英魂不泯,浩气长存。让我们以行动告慰先烈,这盛世,如您所愿,这未来,由我们来守护。
运营管理 / 学校新媒体中心
图片来源 / 各网络平台
编辑排版 / 陈怡瑜
审核 / 王晓春
投稿邮箱:3340826467@qq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
图文©由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 编辑整理
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
你“在看”我吗?